學校以學生為中心,借鑒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模式,融合成果導向教育理念,構建了8個一級指標、35個二級指標、133個三級指標構成的TOPCARES人才培養能力指標體系,構建了4A柔性學習環境,實施了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。通過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融合,實現對學生知識、能力、素質一體化培養,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。
簡寫 | TOPCARES(1級能力指標) |
T | 1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技術知識與推理能力 |
O | 2 Open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開放式思維與創新 |
P | 3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個人職業能力 |
C | 4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|
A | 5 Attitude and manner 態度與習慣 |
R | 6 Responsibility 責任感 |
E | 7 Ethical values 價值觀 |
S | 8 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應用創造社會價值 |
具體說明如下:
? 在培養目標上,TOPCARES 是 8 個一級能力指標首個英文字母的組合,即:技術知識與推理能力(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)、開放式思維與創新(Open thinking and innovation)、個人職業能力(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)、溝通表達與團隊工作(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)、態度與習慣(Attitude and manner)、責任感(Responsibility)、價值觀(Ethical values)、應用創造社會價值(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)。這八個能力指標的一體化同步培養,充分體現了我們對學生的“最大關愛”(TOPCARES)。
? 在培養流程上,從傳統以學科知識出發開展人才培養的正向設計,轉變為從行業產業人才需求出發的反向推導。
? 在培養環節上,以“TOPCARES”代表的八大能力為基礎,構建包含 8 個一級、35 個二級、133 個三級指標的人才培養指標體系,將人才培養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門課程、每個項目、每項活動、每個實驗中,從而保證所有教育活動與教學環節都能夠支撐學生知識、能力、素質的一體化發展。
? 在教學安排上,從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,從教師“教什么、怎么教、教得怎么樣”轉變為學生要“學什么、怎么學、學得怎么樣”,真正實現學生從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、自主建構者、積極發現者、執著探索者。
? 從教學效果上,明確學生學習成果是什么,為什么讓學生取得這樣的成果,如何幫助、如何知道以及如何保障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。
? 在質量保障上,由質量監控變為持續改進,使教學質量管理形成 PDCA 閉環,實現培養目標、畢業要求、教學活動的持續改進。
TOPCARES 不僅僅實現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、素質教育、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體化融合,而且與“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”“華盛頓協議”“ABET EC2000(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)”等高度契合,可以更好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